正在阅读:迎接独立日:ICANN脱离美政府获得自由身迎接独立日:ICANN脱离美政府获得自由身

2016-03-26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卡夫卡 责任编辑:sunziyi
1事情的来龙去脉回顶部

  【PConline 杂谈】还记得本周早些时候,我们曾报道了一篇关于《ICANN或脱离美政府管辖》的资讯,预计最快9月底,因合同到期,ICANN将彻底脱离美国政府成为独立运营的组织,迎来自由身。业内也将这一举措美其名曰为互联网某种意思上的“独立日”。然而,细细想来却不禁要问,打了近20年的域名战,就这样放权了?

%20
迎接独立日:ICANN脱离美政府获得自由身

  大家或许有所不知,ICANN是一个管理和分配全球IP地址和域名的非盈利性的国际组织,主要负责“.edu”和“.com”等互联网域名和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确保IP地址不会冲突,让互联网有序运行。自1998年由美国政府成立以来,一直作为美国政府的项目运作着。而在1998年以前,几乎是由Jon Postel(乔恩·波斯特尔)一人来制定互联网域名。

  1960年代,Jon Postel是早期创建互联网的成员之一,之后的30年间,他代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对互联网进行支持与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1998年克林顿政府开始将互联网全面私有化,由谁来监管成为难题,为确保互联网的开放性,ICANN应运而生。ICANN与美国商务部底下的国家和电信信息管理局签定协议,同时又拥有私人身份以保持互联网不受政治干预。

   直到2005年6月,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提交了的一份报告,其中的部分内容是对“互联网根区文件和系统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其结论为“处于美国政府单方面控制之下”,这成为衡量互联网独立性的重要标志。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13个根服务器中,1个是主根服务器,其它12个是辅助根服务器。但从2001年以后,13个根服务器不再有主次之分,而是在13个根服务器之上多了一个“隐藏发布主机”,互联网根区文件和系统都在这台主机上,13台根服务器从该主机直接读取配置,重点是具体操作是由美国公司威瑞信掌握。自此,ICANN与美国商务部通讯管理局NTIA的博弈始终没有中断过。美国的必杀技是:如果ICANN的改革方案让其有脱离美国管理的风险,美国商务部将威胁中止ICANN的招标资格。

2迎接互联网的“独立日”回顶部

   直到2013年才让事情有了转机,由于斯诺登事件的曝光,美国政府滥用全球网络空间监控系统问题,使其面临严重的舆论压力,为此2014年3月14日,美国商务部NTIA发表声明称考虑转让ICANN的监管权限。

   心机的是,美国商务部NTIA在初期就提出了三个重要安排,用以规划整个移交进程。第一,出示1998年美国商务部制定的方案,以“ICANN的私有化”为核心目标确定整个移交进程。在ICANN官方页面上有关移交进程的栏目里,明确说“私营部门领导下的ICANN”是美国推进ICANN监管权限移交进程的核心目标。

   第二,一开始就将监管权限区分成至少两个部分。一部分是ICANN注册制和问责制的改革,另一部分是对根区文件系统相关监管职能的改革。其中,根区文件系统相关监管职能的改革是在美国商务部、ICANN和威瑞信公司三方单独展开的。截至2016年3月初,有关根区文件系统的相关移交进程还未到达总目标的40%。第三,就是用对新ICANN问责制的讨论转移对美国实质性移交监管权限讨论的关注。

   也就是说,移交方案通过后还要经美国商务部NTIA审核90天,后再被美国国会审核30天,才有可能生效。由此可见,互联网要想获得独立其进程是兼具难度与复杂性的。实际上,从人类历史上的数个独立战役来看,从来也不曾有哪次是轻松就可以获胜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美国对互联网监管的力度。

   那么,即将独立的ICANN如何解决各国间因域名发生的纠纷?当遇到多个个人、组织或政府申请了同一个域名时,ICANN会召集民间社会团体、政府、政府间组织以及网络运营商,对申请者进行多方审核,以确保所有“利益攸关者”都能对最终的域名分配发出自己的声音,既考虑全世界互联网社群的利益。

   不得不承认的是,ICANN的这种“多方利益攸关体模式”,不仅促进了互联网创新、增长与信息流动,更重要的是这让个人、公司、组织甚至是政府,都无法真正控制互联网。若不出意外,可以说ICANN脱离美国政府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IT热词

网络设备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