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的危化品气瓶管理 解决方案

2011-10-31 18:57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pctianjin01 

温馨提示:她想要十项全能的家电 他只选与众不同的产品 TA是天秤座,最爱优雅品质生活。

一、概述

    利用RFID技术可以在危化品气瓶的流通、充装及检验环节中记录危化品气瓶的所有状态,保证进行正常、安全地使用气瓶管理,实现对气瓶信息的识别以及相关数据的实际上传和反馈,利用软件系统进行可视化管理。对事故发生后的追根溯源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全过程实时信息跟踪管理,系统确实提高了危化品气瓶管理水平,规范了危化品气瓶市场,从根本上改变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二、背景

    目前气瓶充装行业安全管理比较混乱,难度大,安全气瓶数量多,流动性大,分布广,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静态的,根本不能满足真正的安全管理的需要。业界存在气瓶数量不明,安全状态不明,产权信息不明等诸多问题,许多安全意识薄弱,为一己私利而气瓶混充,乱充的现象,大量的处于超期、未注册状态的气瓶在社会上流转,气瓶现象时有发生,相关企业难以落实安全责任,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系统流程

1

1)在每一个气瓶上安装一个RFID电子标签,每一个RFID电子标签都有一个唯一的ID;  并对其进行编号和注册登记,赋予每个危化品气瓶唯一的身份识别码,充装单位对本单位所有气瓶建立电脑履历档案。

2)RFID电子标签记录气瓶的产权信息、使用信息、检验信息、充装信息等;

3)气瓶的流通过程中,通过读取电子标签记载的产权信息,保证定点充装;根据电子标签记载的检验和制造信息,保证定期检验和到期报废。

四、系统功能

1)危化品气瓶监察管理

    在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建立包括所有气瓶履历档案、气瓶充装记录和定期检验数据信息的气瓶综合信息数据库。监察部门可以掌握充装单位、检验单位的实时动态数据信息,可以分析判断所辖区域及所管辖单位的气瓶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充装单位的安全状况、对检验单位的检验质量做出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可以及时制止。

2)气瓶充装管理

    系统建立了充装单位内部的气瓶档案履历信息数据库,由于采用电子标签为每个气瓶进行注册登记编号,在现场操作时只要使用手持式阅读器就可以方便地对气瓶进行自动识别和登记。手持式阅读器内部预置有各个气瓶的相关特征信息,在现场操作的各相关环节,手持式阅读器均会自动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对操作人员进行异常信息进行提示或报警,防止了人工操作判断和记录极易发生的差错,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实现了气瓶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3)气瓶检验管理

    将气瓶检验的相关信息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录入、计算和管理,包括如下内容:检验记录录入、检验数据的自动计算、检验信息上报。

4)事故追溯

    RFID电子标签记录整个过程的信息,保证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这样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可以通过RFID标签信息查看充装人员或检验人员的信息,便于地追查事故责任人。
为事件的处理提供证据依据,避免事故发生的发生,避免违章非法操作。

5)有效期提醒

    定期检验,到期报废。气瓶有一定的使用权限,如果要超过有效期会报警,进行有效期提醒。避免了一些不法人员对其乱改造,重新喷漆,RFID电子标签过了使用权限后,国家会将其回收处理。有效避免了因为气瓶已经过了使用权限而引起爆炸事故。保障了危化品气瓶的安全管理。

6)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利用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来管理危化品气瓶,可以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避免了大量的因为人为的疏忽和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事故和工作的疏漏。建立有效的信息化企业内部管理体系,预防和减少了危化品气瓶的管理事故,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品。

关于天津小蜜蜂—————————————————————————————

天津市小蜜蜂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是全国领先的网络信息与数据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无线、网络。通信。在RFID、无线局域网、无线定位、无线城域网、公安无线专网等无线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中不断创新和积累。在“让普通人一样能享受到高品质服务”的企业愿景下,坚持以技术推动应用,以业务服务客户的核心理念,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的解决方案与专业的服务。关于天津小蜜蜂更多详情,请访问:www.acbee.com

天津小蜜蜂RFID事业部 24小时服务热线 130 2222 3322

天津小蜜蜂RFID事业部 官方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rfidbee

电话:86-22-27430664

传真:86-22-27426133

邮编:300192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186号电子科技中心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