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大鳄全都动起来 网络迎来开放潮大鳄全都动起来 网络迎来开放潮

2008-04-09 10:42 出处:网界网 作者:蒙克 责任编辑:xiexiaomian

  今年1月,3Com推出了一款新的应用产品——在MSR系列多服务路由器上运行Asterisk VoIP和WAN加速/优化。这是3Com实施开放服务联网计划(Open Services Networking,OSN)一年以来取得的初步成果。2007年1月,3Com宣布实施OSN计划,要将自己的以及其他厂商的安全、管理、VoIP等服务功能集成到其路由器和交换机中。

  老牌网络厂商3Com的举措其实揭开了网络业开放浪潮的序幕,让人们不禁开始憧憬网络业开放的未来。

开放元年

  几大网络主流厂商在2007年不约而同地宣布了自己的开放计划,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毋庸置疑,网络业迈向开放的步伐已经真实地启动。

  把2007年称为网络业的开放元年实不为过,因为在这一年几大网络主流厂商纷纷宣布了自己的开放计划。

  在3Com之后,2007年11月,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与英特尔、瑞星、东华合创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了其开放应用体系架构 (Open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OAA)。OAA是指在H3C产品平台上建立一个开放的软、硬件体系架构。基于H3C提供的软、硬件接口和标准规范,第三方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开发出更为丰富的业务应用。

  12月,Juniper公司发布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合作伙伴解决方案开发平台(Partner Solu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PSDP)。客户和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这个工具包在Juniper的模块化运营级操作系统JUNOS上开发专业化应用。

  仅仅两天之后,思科网络软件和系统技术集团高级副总裁Alan Baratz向业界宣布:思科计划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其IOS路由器软件。

  这些确实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举措。因为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操作系统一向是不容他人染指的。并且,如果我们更一步观察就会发现,从宣布开放到现在,一些厂商确实在某些领域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在去年11月的OAA发布会上,H3C曾展示了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一些新产品。比如在路由器中集成的瑞星的防毒墙,以及与东华合创合作、为电力、医疗行业用户开发的流量监控和检测系统等。当然,据H3C网络产品线总工程师康亮日前透露,现在H3C集成最多的还是自己的产品。主要是为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做定制化服务,大规模生产尚未开始。他表示,今后将和更多的厂商进行合作,比如以共建实验室的方式,把通过测试的监控、网络、安全等解决方案公布在网站上,供用户选择。

  “推动开放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让网络更加智能化和满足复杂的行业需求”

  Juniper的人士则表示,从全球来看,和运营商、业内厂商的合作已经在进行中,目前Aricent、Avaya 等大型电信产品供应商都是PSDP创始计划会员,亚太区也已开始有类似合作。 “理论上,JUNOS可以开放给所有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但运营商和Juniper全球合作伙伴率先表现出的兴趣则更大。”

  思科的进程比较模糊。在发布开放策略之初,思科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表和计划,在此次专题采访过程中,思科也未能给记者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不过,记者仍然从侧面了解到,目前思科在国内尚没有合作伙伴。看来其起步速度不似其他几家快。不过,思科软件集团高级副总裁Don Proctor在去年12月的一次媒体访谈中透露,思科正在着力建设包括IOS、统一通信、WebEx在内的第三方开放者社区,并表示当时尚不是公布具体商业性成果的时候。

  无论如何,迈向开放的步伐已经真实地启动。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开放之路?开放又将给网络市场带来什么呢?


催生土壤

  带宽问题带来的对智能化网络的迫切需求,以及如何通过丰富的应用争夺用户,使得开放既是现实所迫,也是大势所趋。这一切在2007年达到了爆发的零界点。

  事实上,据康亮介绍,早在2005年底2006年初,H3C就在酝酿开放之事。他总结说,推动开放的因素主要两个,一个是让网络更加智能化,另一个是复杂纷繁的行业应用需求。

  “开放最初的动因是想把网络做得更加智能化。随着网络上跑的应用越来越多,网络变得越来越拥挤,这样就需要对流量做区分并进行智能管理,为关键的应用,如会议、IP电话、监控、ERP等保持带宽和服务并进行优化,使得传输效率更高。而如果想做到这一点,网络就需要看到4层以上是什么样的应用。传统的网络只能处理4层以下,现在则需要通过开放的方法把4~7层的应用集成到网络上来达到上述目。”康亮这样详细地解释推动H3C开放的第一个动因。

  根据康亮的说法,H3C开放网络的第二个动因则在于满足个性化的行业需求,“以前运营商的应用只有有限的几种模型,而深入到行业之后,你会发现几百种细分的行业应用需求,这样就需要通过开放让网络和千变万化的行业需求对接起来。”

H3C的考虑显然代表着业内主流厂商的共识。

  “当网络从最初的为联通服务转向为应用服务时,业务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带宽增长速度。为了解决带宽不足问题,网络厂商试图对网络进行控制,拥挤的时候让高优先级的业务先过去,但随着应用越来越多,网络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与此同时,在其他网上传输的业务也日益迁移到以太网,这样使得网络厂商不得不开放网络操作系统以解决网络优化问题。” 新格林耐特产品行销部总经理陈洋表示,开放其实是网络厂商一种无奈的选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IT分析师更倾向于,为了支持流媒体、Web2.0、统一通信等应用,用户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底层平台提供商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企业开发满足其需求的应用,所以会选择开放来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和用户,以扩大市场,因此开放是大势所趋。

  Frost&Sullivan中国区总经理王煜全则表示,网络厂商选择在2007年开放操作系统,说明IT和电信产业到了真正融合的时期。

  看来,开放既是现实所迫,也是大势所趋。 “厂商不开放是因为不开放的利益还没有充分得到,开放则是由于不开放的利益已经不够,说到底,这是博弈的结果,也是市场竞争的规律。”山西移动CIO陈刚这样直言不讳地指出。

  这或许道出了2007年成为网络市场开放元年的真正原因。

开放的影响与挑战

  网络厂商开放操作系统提供了第三方合作伙伴和用户加入进来的机会、降低了用户定制化服务的门槛,并可能由此促成网络市场新的生态链的形成。但对开放之后网络的性能、安全等问题,人们仍颇有顾虑。同时,技术开发能力、商业模式等则成为第三方响应原厂商开放策略时遭遇到的无形门槛。

  “网络厂商开放操作系统提供了第三方加入进来的机会,用户可以找第三方厂商合作,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一些服务,这比找原厂商合作代价要小得多。”某省国税局的高级网管靳女士说。她认为,开放之后,管理软件可以更好地和操作系统结合起来,第三方的网管软件也可以更深一步地对网络进行分析和管理。并且,以前和网络串联的管理工具可以直接集成到路由器里去,减少故障点。

  Juniper 方面的人士表示,之所以运营商率先对PSDP计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是因为迫于激烈的竞争,运营商要不断提供更多的应用和增值服务给用户,并且他们的开发力量也较强。因此对于最终用户来说,理论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务种类。

  但用户显然对在网络平台上集成新的应用之后网络的性能存有疑虑。新东方信息管理部运维经理杨培才表示,如果在路由器上做应用级过滤,肯定会影响数据吞吐量,传输速度会比以前慢,也就是,说网络检查四层以上肯定影响性能,因此他不会选择在路由器上串联安全产品。

  康亮则不否认这种可能。“但是,H3C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相关应用可能产生的问题,例如H3C的接口连接部件是单独的一块卡,用的是独立的CPU、内存和软件,不占用路由器的资源,因此不会影响网络的速度。”

  Juniper 表示,JUNOS是模块化设计,每个业务可以以不同的模块实施,开发一个新的业务不会影响到其他业务的运行。同时配合Juniper的高性能硬件,加载一两个应用应该不会影响性能。

  对此,陈洋则认为,在网络上集成新的应用肯定会影响传输效率,但由于目前硬件处理性能增长得比较快,应该可以满足传输速度方面的需求,但存在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插件的安全和效率。“专业网络厂商的操作系统都已把性能调到最优,现在插进第三方的东西,肯定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而当我们把视角从用户转向产业生态链来看市场时会发现,微软、IBM、Oracle等软件巨头周围生存着大量独立软件开放商(ISV)和合作伙伴。那么,随着主流网络厂商逐渐开放操作系统,另一个疑问接踵而来:开放是否会催生出一大批类似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从而形成新的网络市场生态链呢?

  事实上,国外有分析师的确是这么认为的。最乐观的看法是,开放将催生大量新兴的小软件厂商,比如他们可以在思科的IOS上开放出许多新的应用软件。并且,“思科之所以开放IOS,就是要吸引对其来说最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对抗微软在统一通信上的作为——微软想把统一通信应用跑在服务器和PC上,思科则想让其跑在网络上。”

  但国内人士的看法远没有这样乐观。“开放短时间内对生态链的影响有限,因为国内能跟他们合作的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厂商非常之少。”陈洋这样认为。

  事实上,第三方厂商的技术实力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羁绊。康亮承认,大部分上下游软硬件厂商和集成商的二次开发能力都比较弱,在用户中的影响力也不够大。这显然影响着开放的进程。

  Juniper方面人士也指出,网络设备的开放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进行利用,开发者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清晰明确的目的,不能盲目投入资源。

开放离开源和互操作有多远?

  开放既不等同于开源,也难以立刻承担实现网络产品之间互操作的使命,但它无疑是通向这两个终极目标的第一级台阶。

  实际上,一提起开放,人们首先联想起来的两个词是“开源”和“互操作”。

  但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各个网络厂商的开放方式和内涵就会发现,其实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开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尽管各家厂商都声称是按业界标准协议编写接口代码,但从业内的实际经验来看,离实现互操作的距离也还遥远。

  首先,开放绝不意味着这些企业将要开放源代码,而是帮助第三方合作伙伴或用户在其操作系统的接口之上开发出符合业务需求的软硬件产品。Juniper 提供的是软件开放工具包(SDK),H3C提供的是一个类似中间件那样可以在底层操作系统和上层应用之间进行通话的接口连接部件,思科则是开放IOS的接口。

  “真正的开放应该是全面的开放,是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改进的平台。仅提供接口代码,对于第三方来说许多东西仍然只是个黑盒。”陈洋表示。但他同时对网络厂商的有限开放表示理解。“源代码是一个商业公司若干年来所有智慧和资源的结晶,不太可能轻易全部开放。”所以他认为,短时间内网络大鳄们也就是像微软那样迈几小步而已。

  对于开源是否会推动标准化和互操作的问题,陈洋同样不表乐观。他说,“尽管网络厂商都遵循标准协议,但达到统一接口非常困难。在电信领域就有这样的案例,尽管电信厂商都遵循ITU-T协议,但国际电联为了让两个著名厂商的移动业务对接的努力却最终失败。实现软件对接很困难。”

  无论如何,就像微软开放API获得业界“谨慎欢迎”一样,网络主流厂商的开放同样值得期待,因为它毕竟表明了一种姿态,并昭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所有的突破都是从一小块缺口开始的,因此,这场肇始于2007年,并于2008年默默积蓄力量的开放之潮对未来网络市场所带来的冲力或许无可限量。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IT热词

网络设备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